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市教育局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进一步引导党员、干部、教师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培养教师爱岗敬业精神,全心全意做人民满意教师、建人民满意学校、办人民满意教育,贵阳电大教学党支部于2014年5月20日在学校第二会议室开展了“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大讨论活动。
首先,教学党支部书记陈睿同志传达了《贵阳市教育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关于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大讨论活动的通知》,随后教学党支部全体党员及相关部门的全体干部、教师结合活动要求和岗位工作实际,以“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为主题作了交流发言,并畅所欲言地开展了大讨论。
在讨论中,同志们普遍认为回答解决好“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才能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断密切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这一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也是我们党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优良传统。正因如此,我们党才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凝聚起巨大的前进力量。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正确理解并在实际工作中贯彻好党的群众路线,充分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紧密团结群众。正确理解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解决“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问题之关键所在。
在回答“我是谁”问题时,与会同志认为只有真正把握好我是谁,才能解决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回答“我是谁”的问题实际上要解决的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问题,是如何摆正自己与群众之间的位置,端正工作态度的问题。具体而言,我是一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我是一名中国共产党的党员,我是一名贵阳广播电视大学的教师。从社会成员的角度,要求我们做到对国家和人民负责;从党员的角度,要求我们做到对组织负责,对党的事业负责;从学校教师的角度,要求我们做到对学校负责,对学生负责,践行贵州教师誓词和贵阳教育精神,要无愧于教师身份。把群众满不满意、学生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得失的标准。
在回答“依靠谁”问题时,与会同志认为群众中珍藏着智慧,蕴藏着真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历史变革和前进的根本力量。只有依靠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诉求,理解群众疾苦,才能避免关起门来决策,闭着眼睛空谈,拍着胸脯表态。从群众中来,就是要在充分尊重和吸收群众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确定目标,制定政策。只有充分尊重群众,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并把一切为了群众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才能真正做到依靠群众,群众也才愿意让我们依靠;也只有俯下身子,放下架子,贴近群众生活,贴近群众愿望和诉求,贴近群众的心灵和情感,才能在不断密切与群众的鱼水关系,血肉联系中做到依靠群众,群众也才心甘情愿、积极主动地让我们依靠。同时,作为学校的一名党员、干部、教师,也要依靠组织、依靠学校,在学校搭建的平台上尽情施展才华,为学校发展和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在回答“为了谁”问题时,与会同志认为必须时刻牢记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校发展。如何“为”是关键。必须全心全意,必须把群众、学生、学校真正放在心里;必须为群众、为学生办实事,必须实实在在干事谋发展;必须关心群众疾苦、关心学生困难、关心学校发展。只有真正做到全心全意办实事,把群众、把学生装在心里,一切从群众利益、学生利益出发,并坚持到底,才能得到群众拥护和学生爱戴,基础才能更为牢固。作为教师,只有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才能深入了解学生情况,充分反映学生困难和问题,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提高学校管理质量,促进学校稳健发展。
讨论中,与会同志还结合工作实际,对如何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出了不少好的建议。如:进一步规范教学运行,在教务部门开展流程再造,推进教务管理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集中力量开发自己的教务管理自动化平台,减少手工劳动,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定期开展教师培训和教研活动,提高教学质量;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到课率和毕业率,降低学生流失率;进一步加强往届生的管理和辅导,为帮助他们早日毕业,提供有效的支持服务;建立教学党支部共产党员突击队,切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教学支部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等等。
最后,刘衍丽校长和李军副校长也分别作了深入的交流发言。并要求全体党员、干部、教师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进一步深入学习、深刻反思、互帮互助,扎实开展工作。并号召全体同志切实行动起来,落实“四纯洁”的要求。一是“纯校风”,特别是领导班子要增强凝聚力、服务力、领导力,引领学校稳健发展;二是“纯教风”,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提高教师业务技能和教育教学水平,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三是“纯学风”,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推动学校内涵发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学风培养带动教学质量的提高;四是“纯师风”,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培养教师爱岗敬业精神,讲奉献、讲良知、说真话、干实事,服务学校、服务学生、服务社会,促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