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部门、学院:
为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发挥信息化平台在服务学校办学、管理、教学、科研和广大师生工作学习等方面的作用。依据学校校园网络管理制度、校园网络安全责任追究办法等规定,进一步完善“谁管理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谁运维谁负责”的统筹管理、层层落实、人人负责的工作机制,落实信息化建设、管理、应用、效率、特色“五个统一”的工作部署,现就进一步加强学校信息化平台应用管理有关事宜提出以下意见。
一、统筹管理,规范信息化建设
当今社会已迈入全新的信息社会,加强教育信息化是新时代学校改革发展的需要。学校信息化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形成合力,更好地适应信息技术发展和学习型社会的需要,加快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学校教育现代化进程。按照“统一领导、统筹规划、统一平台、归口管理”的原则,学校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对学校信息化建设及网络安全工作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对学校各部门、学院自建信息化项目进行指导,对信息化平台应用进行技术指导、技术支持、安全及应用监督、评估、考核,考核结果纳入部门、学院及个人年终绩效考核内容之一。
校级信息化平台的建设由学校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学校信息化规划进行建设,部门、学院自建(含引进、共建)的信息化平台应在学校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指导下开展建设及应用。
学校所有信息化项目不得各自为政,坚决杜绝“信息孤岛”。学校校级信息化项目建设,各相关部门应积极参与并提供相关支持,不得推诿扯皮,以确保学校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正常开展。各部门、学院自建信息化项目立项时应把技术方案报送到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通过技术部门的审核后才能进行项目建设的相关工作。信息化建设单位要严格执行有关法规,负责完成平台的论证、设计、建设、验收和技术培训,实行项目责任制,确保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项目建成之后平台的应用管理,依据业务工作权责由相关部门负责本部门、学院的应用管理,并牵头组织有关部门、人员开展应用,对应用情况进行指导、管理、培训及考核。
二、明确责任,以“管”推“用”
信息化项目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运用是目的。学校信息化平台应用按照“建、管分离”的办法进行管理,在项目建设完成后,由使用部门、学院或牵头部门进行管理,建立相关制度,层层抓、级级管、人人用。
信息化平台安装于学校中心机房的由网络与信息中心负责服务器的正常运行,各部门、学院负责所管理信息化平台各服务器操作系统的日常维护(含系统升级、安全补丁等)并按照网络与信息中心要求作好日常安全维护;各部门、学院自建的信息化平台如未安装于学校中心机房则由各部门、学院自行负责日常管理、运维及网络安全等工作。
网络与信息中心的管理工作职责如下:
1、负责对学校中心机房进行管理维护,并按信息化建设进度提供相应的计算资源及存储资源;
2、负责全校网络安全技术工作;
3、负责对项目各功能的应用进行评估和技术培训;
4、在做好学校安排的信息化项目应用管理的同时,对其他部门信息化应用管理进行监督检查;
5、对信息化项目的应用功能升级进行技术指导,配合相关部门作好信息化应用管理的技术支持及培训。
各部门、学院依据工作职责和管理职能,在学校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中履行如下职责:
1、建立起本部门、学院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网络安全及信息化平台应用管理工作小组,组织学习宣传网络安全及信息化有关政策法规,开展本部门、学院的网络安全及信息化工作;
2、管理本部门、学院自建的信息化平台应用推广及网络安全工作和重要数据备份、保密等工作。对所管平台应用所涉及到的部门、人员进行组织、宣传、推广及应用考核。
3、完成学校下达的信息化建设及平台应用管理任务,明确管理员,建立责任制和相应的具体管理制度。
全校教职工生应自觉遵守信息化建设和网络安全有关政策法规和学校的工作部署,认真学习信息化知识,积极参加信息化平台应用培训并通过相关的培训考核,提高安全意识和信息化应用能力,认真执行并遵守信息化应用安全操作规程,作好职责范围内及自身日常网络安全防范、个人数据备份等工作,完成学校及部门下达的网络安全及信息化平台应用工作任务。
三、分工协作,加强日常管理
学校信息化平台日常管理及应用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信息化平台设计要求达到的功能应用和安全使用状态。各部门、学院平日常管理及应用管理主要工作内容为:1、建立平台应用及安全操作制度,开展应用能力培训,接受培训的人员达到合格;2、完成信息化平台的运行,并开展后续平台应用功能开发、升级等工作;3、对各功能应用进行日常管理,包括内容挂网、更新、使用、指导、咨询和重要数据备份、安全运行等;4、完成阶段性应用任务,对相关部门、学院及人员进行监管和考核;5、积极配合技术部门、开发人员完成相关工作任务。
学校现有及在建信息化平台日常管理及应用管理安排为:
1、学校门户网站由宣传部负责;
2、学工平台由学生工作处负责;
3、图书管理系统由图书馆负责;
4、资产管理系统由资产处负责;
5、人事系统由人事处负责;
6、校园安全监控系统由保卫处负责;
7、财务系统、微信收费系统由财务处负责;
8、教务系统由教务处负责;
9、学分银行及学分银行服务中心信息化平台由教务处负责;
10、社区教育平台由继教学院负责;
11、成人教育平台由开放学院负责;
12、终身教育服务中心及终身教育平台由系统建设办负责;
13、质量诊断与改进平台由质量办负责;
14、智慧门禁系统、食堂收费系统由后勤处负责;
15、大集成平台由网络与信息中心负责;
16、OA系统由党政办负责;
17、基础网络运行由网络与信息中心负责;
18、邮件系统由网络与信息中心负责;
19、云计算平台由网络与信息中心负责;
20、校级网络安全系统由网络与信息中心负责;
21、资源库由教学资源中心负责;
22、录播、直播教室的信息化平台由教学资源中心负责;
23、教学一体化平台由教务处负责;
24、各部门、学院自建系统由建设单位负责日常管理及应用管理;其余未列出的系统平台由使用部门负责日常管理及应用管理。
四、信息化平台管理工作要求
1、各部门、学院要加强领导,抓紧落实各信息化平台应用工作,部门、学院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各信息化平台管理者为直接责任人,建立起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职责、考核办法,层层压实信息化平台安全、应用推广工作。
2、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学校督查部门在项目启动后对各平台的应用管理责任部门进行平时考核、专项考核和年终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年终绩效考核分值。
3、各部门、学院要安排专人负责信息化平台的日常管理及应用管理工作,配合学校网信办的指导及管理,及时解决信息系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4、今后新建的信息系统按此通知进行归口管理,由各使用部门或项目牵头部门进行日常管理及应用管理。
5、本《办法》自下达之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