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闻

当前位置: 学校首页 > 学校新闻 >正文

让思政课“活起来”“动起来”“火起来” ——记校领导参加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听课评课活动

发布时间:2021-11-19 浏览次数:

为进一步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及时推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进课堂、进头脑,马克思主义学院于2021年11月18日在行政楼九楼会议室举行“同上一堂党史思政大课”听课评课活动。校党委书记宋广强,党委副书记、校长汤健,党委副书记龚辉,党委委员、副校长汪红,党委委员、宣传部长何滨,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思政课教师及党员、艺术学院党总支、八鸽岩校区党总支部分党员同志及学生代表参加。活动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院长程守艳主持。

程守艳老师首先概要介绍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的召开情况及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意义,强调此次听课评课活动的必要性。一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的召开及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高校思政课教学工作者应及时学习最新会议精神;二是思政课教学应当与时俱进,理论与现实的与时俱进才能提高思政课的吸引力、感染力、抬头率;三是理论学习必须与现实思政课创新发展及学校“十四五”规划有效结合起来,推进各项工作进一步发展。

“同上一堂党史思政大课”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四位专兼职思政教师主讲。肖旭老师的授课主题为“建党百年 重磅决议——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肖旭老师回顾了党的百年历程中曾有过的两个“历史决议”,引出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着重宣讲了《决议》的两个显著特点及三个重要意义。

杜溯老师授课主题为“新的飞跃:历史性成就与历史性变革”。杜溯老师讲解了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三个“需要”,及党的百年奋斗四个“重大成就”,最后讲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13个“方面”成就。

黄丹老师的授课主题为“百年奋斗:历史意义及经验总结”。黄丹老师讲解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五大“历史意义”,以及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的历史经验,即十个“坚持”。

陈宇老师授课主题为“根本问题: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陈宇老师讲述了全党要牢记一个“根本问题”: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是什么”关系到党的性质宗旨,“要干什么”关系到党的使命任务,并深入讲解了牢记一个根本问题的必要性及实践中每一名共产党员应该怎么做?

四位思政课教师的授课主题鲜明、逻辑清晰、讲解生动,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丰富的现实案例,从历史到现实、从理论到实践、从当下到未来、从国家到个人对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进行了深入而全面的解读、宣讲。同时授课将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与党史学习教育、思政课改革创新、学校发展有效结合起来,使得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学习有了坚实的土壤。

学校党委副书记龚辉教授对四位老师的授课进行了精彩点评。龚辉教授谈到,听了四位思政课教师对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精彩解读,感受颇深,可以说这是对全会的一次完整解读,并分享了三点体会,一是思政课教师应集体学习和备课,思政课教师首先要做到对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充分研读;二是教学方法上要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材的框架和体系中,也可以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做成专题教学讲授;三是可以通过“我的马院”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进行网络思政宣传,推出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解读,做好政策宣讲,化枯燥为幽默,化抽象为具体,全方位的推送。

学校党委书记宋广强对授课进行了总结发言。宋广强教授首先充分肯定了“联学”“联讲”“联教”思政课教学模式。认为这种集体备课能够及时将鲜活理论融进思政课教学,形式很好。通过集体备课,共同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固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有利于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实现了思政课教育教学形式的创新。

教师是思政课教学的关键。宋广强书记对思想课教师提出了四点要求。在“学”方面,理论学习要先行。要学懂弄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的精神实质和重大意义;在“讲”方面,要在课堂上“讲清楚”,引导学生听党话、跟党走;在“研”方面,要想“讲得好”,就要去研究,以理论研究深化教育教学;在“用”方面,要以实际行动学习好、领悟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做好全会精神的阐释者与宣传者,培养时代新人。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要讲话讲新、入脑入心、入研入行,引导广大青年学子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立德树人是思政课的根本任务。宋广强教授希望同学们奋进新时代,争当追梦人,同时提了四点殷切期望。第一,希望大家志存高远,“心”有理想;第二,希望大家迎难而上,“肩”扛担当;第三,希望大家砥砺奋斗,“脚”踏实地;第四,希望大家敏而好学,“手”握本领;第五,希望大家崇德慎行,“身”有修养。希望广大学子应不辱使命,勇挑重担,勇做新时代“三有”新青年,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实现人生出彩!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程守艳老师最后发言谈到,马克思主义学院将全面贯彻学校关于思政课建设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宣讲的有关精神,将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充分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这个平台,学习好、研究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实现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与思政课教学的融合育人功能。

本次思政课听课评课活动取得了预期效果。一是及时学习宣讲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提高思政教师的理论素养;二是肯定了思政课中的创新做法,如“四堂联动”“三联”等,提高了学生思政课的获得感;三是发现了思政课教学中存在问题,如理论深度欠缺、现实结合不够、方式不够新颖等,为思政课的发展找准了方向;四是建构起来了党史学习教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思政课创新发展的有效联系。

听课评课永远在路上,思政课教学只有扎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只有扎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只有扎根于时代青年的成长成才中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供图:学生记者团 吴加辉 罗永习 刘环

供稿:马克思主义学院郑传春

部门审核:马克思主义学院程守艳

编辑:学生记者团 祝加成

一审:党委宣传部 龙春琳

二审:党委宣传部 黄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