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全意为学校全体教职工服务,这是工会的根本宗旨,也是工会党支部全体党员始终践行的初心。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工会党支部把学习成果有效转化成“为民办实事”的强劲动力,聚焦学校教职工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着力解决教工的“急难愁盼”问题,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进一步为教职工潜心教学、乐于教育“搭好台”,立德树人,积极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四月以来,工会多渠道广泛倾听教职工心声、认真收集教职工意见,深入了解教职工所急。经过梳理,教职工普遍有三个“心上事”:一是生大病无补助的“操心事”。小病无所谓。如果教职工生了一场大病,仅是职工医疗保险远远不够,必然会加重家庭经济负担,势必会影响家庭生活质量。这成为长期困扰广大教职工惯常的“操心事”。二是丰富生活无去处的“烦心事”。原有教工之家老化、陈旧,已不能满足教职工多样化需求的矛盾突出。这样,工作之余无去处就成为广大教职工经常的“烦心事”。三是晚去食堂饭菜供应不及时的“揪心事”。上午上完第四节课的老师到食堂就餐有时会遇到饭菜供应不及时的情况,特别是冬天饭菜冷得快。这也成为广大教职工时常的“揪心事”。
教工利益无小事。工会收集到意见后就把广大教职工的“心上事”变成“上心事”,着手做方案、争政策、要资金、寻支持,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开展教职工医疗互助,解“操心事”。工会争取到省工会的支持,同意把我校正式在编职工纳入省工会职工医疗互助活动。2021年7月1日,我校524名(其中1名职工在原单位参加了医疗互助)在职在编教职工参加医疗互助的资料顺利通过了审核。学校出资109863元为全校教职工交纳参加医疗互助的活动费,其中,在职女职工特殊疾病互助活动的互助期限为2年,保障人数306人,活动费11016元;在职职工住院医疗综合互助活动(住院+重疾)互助期限1年,保障人数253人,活动费57007元;在职职工住院津贴综合互助活动(津贴+重疾)互助期限1年,保障人数523人,活动费41840元。
学校出钱为教职工加入省工会医疗互助活动后,工会主席、党支部书记李晓平高兴地说:“因病住院的教职工,在出具相关住院证明并完成相关填报手续后,可以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报销后,按照个人自付部分的医疗费(最高不超过统筹基金报销额的20%)的70%领取住院医疗互助金。这样,就会最大限度地减轻教职工因患大病、意外伤害等情况产生的经济负担,特别是缓解教职工因患重特大疾病而造成的生活困难,切实解决了教工的后顾之忧,增强了教职工的幸福感。”
二、提质升级“教工之家”,解“烦心事”。工会广泛征求教工对“教工之家”的所期所盼,结合实际,协同后勤处、资产处等相关部门,对原有“教工之家”进行了提质升级改造。

学校累计投入100万元左右,主用于“教工之家”环境改造和空调、健身器材、家具等的添置。现在,“教工之家”焕然一新,有读书品茗的时尚茶吧、功能齐全的现代健身房、独立的兵乓球室、宽敞明亮的舞蹈室,还有按摩椅、洗澡间等,成为集学习、健身、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好阵地。

你到“教工之家”“打卡”没有?已成为很多教职工见面的问候语。特别是中午,“教工之家”成为很多教工的好去处、首选地。两个、三个教职工相约到“教工之家”看看书、打一场兵乓球等,其乐无穷。家住中铁逸都的学工部孙飞老师说:“自从有了教工之家,我的生活发生很大改变,一有空特别是周末,可以带娃娃一起来,做到带娃、健身、学习几不误。”教工之家从教师节前夕开放以来,共接待了教职工400多人次。9月23日,应广大教职工的需求,工会对“教工之家”的开放时间延长至晚上20:00,受到了广大教职工的欢迎。

三、增设教职工就餐通道,解“揪心事”。工会收集到上午上第四节课老师的“揪心事”后,第一时间对接后勤处落实解决办法,就是增设就餐通道。从9月28日开始,食堂12点15分左右就有一条“靓丽的风景线”,下课的老师排队打着热腾腾的饭菜。基础部英语老师付臣静说:“自从增设就餐通道后,上课就不心慌了,真要感谢学校的关心关爱。”

据后勤处统计,平均每天在增设通道用餐的老师大概在40人左右。
通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使工会党支部全体党员在实践中受到了一场生动的党史学习教育,达到了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目的。全体党员一致表示,要一如既往用心用力用情做好教职工服务工作,倾力把工会打造成全校教职工的“贴心人”。
图文:机关党委 吴异
部门审核:工会 李晓平
编辑:学生记者团 刘少菊
一审:党委宣传部 龙春琳
二审:党委宣传部 黄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