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明星稀之夜,2016年11月17日晚19:00——21:00,在夜色朦胧、万家灯火的温馨之中,基础部主任陈国敏教授在敏行楼B808大教室正进行着“生活就是哲学”的主题素质教育讲座。此情此景写照了“在夜色中闪亮眼睛”“仰望天穹”的智慧寓意,让心灵产生深思的情愫,让人生飘进智慧的气息。
讲座在三幅哲理画的展示中拉开帷幕。“你有好奇心?”陈老师通过与同学们一起欣赏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高更的名画“《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把同学们引向哲学思考的宇宙与人生领域。讲座在从古到今、由东及西的哲学家和哲学思想中穿越展开,其内容丰富、精深;陈老师的思绪博古论今、深入浅出,让人产生多视角的心灵洗礼的感受,把人带进多维空间的思考盛宴之中。
“惊诧追问”的感悟。我们现在缺乏什么?缺乏对生活的“好奇心”,缺乏对人生价值的追问。生活的升华开启于对“现象”的惊诧,进而追问“为什么”,心灵之光由此打开,照进生活之中,哲学的韵味也就注入了生活。陈老师引导同学们要用唯物主义的观点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希望同学们保持一颗单纯而丰富的心,有自己的人生追求和努力方向。
“智慧指导”的生活。闪烁着那份“追问为什么”的哲思,是生活扒开迷雾、充满阳光的可贵的心灵星光,在漫漫人生路上,虽有风霜雨雪,但伴你仍有“八千里路云和月”诗一般的美好生活。陈老师引导同学们怎么用哲学的思维理解、处理生活中的人和事,要学会“一分为二”的看待自己和他人,对于重要的就要看得准、抓得住,对于不重要的就会看得开、放得下,希望同学们保持一颗阳光而乐观的心,有自己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规划。
“内圣外王”的励志。中国人完美人格的生活定格在内修境界的“内圣”和积极入世的“外王”的结合之中。道,这充满“哲思”的主旋律激扬在中华五千年的生活激流里,承载在追求完美人生的儒者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价值的追求中,其流芳百世者浩如烟海、星光灿烂。陈老师对同学们生活尤其是学习的某些现状进行了哲学解读,为大家的生活树立了“标兵”和追赶的路径,希望同学们要保持一颗进取而坦然的心,有自己的信仰追求和精神寄托。
“三规五畴”的经典。生活在沧桑变化中伴着时代进步的最强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大规律五大范畴”在近现代中华民族苦难奋争中为中国人民的生活注入了“唯物辩证法”的科学力量,开拓了整个民族的新生活、新世界、新境界,成为我们前行路上的指南。陈老师用接近学生的语言简洁地诠释了辩证法精髓在生活中的体现,希望同学们学着用辩证理性的方法发现、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保持一颗平和而通达的心,有自己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和孜孜追求。
“事、理双向”的穿梭。理论的世界充满了“玄之又玄”,可要把“玄幽”的哲思普照到高职学生的心中,对他们的生活投入一缕阳光、注入一丝活力,这需要“在平凡中见真理”的循循诱导,让学生在“摆事实、讲道理”之间游思。陈老师的讲座不是“从理论到理论”,而是“从画到理论”、“从谜语到理论”、“从故事到理论”、“从诗词到理论”、“从人物到理论”,总之,“从生活到理论”。这恰恰是唯物主义哲学“实事求是”的根本体现,不脱离学生的、学生才能够理解、接受,才能够接学生之“气”,并发生化学反应。
“师生互动”的共鸣。讲座从提问开始,讲座进行中师生之间的互动环环相扣、心心相印,“生活与哲学”之丰富的问题在“思”在“学”中随讲座时间流逝而感受、充实,共鸣的笑声、欢乐声、掌声油然而生。
哲学对于人生的最大帮助在于教会你思考。希望同学们爱上“智慧”,并用“智慧”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这就是我们老师最大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