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学院党委关于“两学一做”基层党建实践教育活动的部署,切实落实学院关于“提升人才质量工程”教学活动的要求,基础部党总支于9月8日——9日在行政楼五楼会议室积极开展以“党员争做先锋·教师争做能手”为主题的深化公共课改革的教研活动。
贵州职院公共基础部思政、基础和体育三个教研室32位教师在主任陈国敏教授的积极组织下,就目前开设的通识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贵州省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用英语》、《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普通话》、《体育与健康》等,为了更好服务于高职教育教学,针对“通识课与专业课”相结合的主题,展开了说课式的教研学习活动。
活动中,总支书记陈国敏同志身先示范,引领教研。在《思政课如何为学生专业学习服务》的示范性说课中,通过理实一体、任务驱动与项目教学等方法,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思想原理、道德准则和法律知识与商贸学院法律事务专业的培养方向、职业需求和技能技法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精辟独特的分析、严密清晰的阐释,展现了公共课与专业课在“知法眼界清、用法心底明”的教学目标与效果的深度融合,为思政课教学的成功改革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思政党支部研讨认为,在“工学结合”、“校企结合”与“产学研结合”的高职时期,推进思政课与专业课的纵深融合,关键在于根据各专业岗位需求把思政课理论教育与专业技能教学在点、线、面上进行默契融合与有效施教,重点在于依托专业实训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的育人模式与教学方法,从而形成“以德为重、以技为长”的公共课与专业课有机结合的育人风格,实现“德馨能高”、“德耀技强”双培目标。

体育党支部研讨认为,体育教学应结合学生的专业需求和未来职业发展的体能需求,大力开展“精细化”体育教学管理,全力打造“专业化”体育教学品牌,完善具有健身、预防、矫正和保健等适应职业体能、岗位体能和体育技能方面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体质能力和适应特定环境的工作能力。同时,加强对学生开展科学健身技能教育与长期体育锻炼意识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运动观和健康观。

基础党支部研讨认为,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有效结合,应“以专业课为中心,以公共课为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听、说的能力和较强的实际业务处理能力,不仅有利于实现“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也有利于增强“一专多能,内外兼修”的“复合型”人才的深厚功底。

在这短暂而激烈的32位教师各展风采的说课探讨中,老师们展示的“问题意识”丰富而深刻,其思考、碰撞和交流的内容展现在多个层面之中。
其一,方向的二重性。高职通识课与专业课相结合的问题紧密联系着高职学生的“当下与未来”的命运。眼光锐利的老师们高度认同通识课孕育着“决战未来的六大能力”:设计、叙事、整合、共情、娱乐、意义等。这些综合素质是一个人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深刻影响着人生方向的二重奏——活在当下、适应未来。因为我们这个时代、社会环境处在深刻的变化、变迁之中,人们专业学习、就业方式的更新不可避免,不可知的未来在等待着,创新创业的生活主旋律在等待着。因此,“通识课与专业课相结合”的问题责任重大,担着“给人生打好底色”的期待,承载着既要服务“当下”又要服务“未来”的二重任务。基于这样的认识,基础部的老师们留下了许多争鸣的空间,例如,“结合的深浅程度”、“过渡专业化导向”、“适度灵活调整教学计划的把握”、“结合的基础与拓展”等等问题。

其二,内涵的多元性。老师们就分门别类的通识课程,紧抓高职教育教学的通识共性原则:“做中学,学中做”;“玩中学,学中玩”;“学中思,思中学”等等充满辩证关系的理念,深刻探讨各课程领域的素质内涵。例如,思政课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昭示家国、社会变迁的潮流、人生努力的方向,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意蕴;《贵州省情》课之“乡土人情”陶冶“爱我家园”的情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深入自己内心世界,理性、正确认识自己,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正确认识他人、善待他人,正确把握“认识、评价、控制、调整”等心理内涵的变化;《大学语文》之内在的“人文、审美”精神唤醒着生命的文化气息;《应用文写作》之文字基础、准确表达的语言能力是流畅叙事、交流的基本前提,瞄着“坐下来能写、站起来能讲、走出去能办事”的目标;《实用英语》同汉语教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开放环境中,流畅同外面世界的联系,把握更多、更精彩的人生发展机会;《体育与健康》蕴含着在跑、跳、投等基本运动动作之中,伴随类型各异的体育项目,在激活、保持身体机体功能的同时,也沉浮着丰富的情感体验,胜与败、合作与竞争、痛苦与快乐等,也锤炼着向上的精神,例如坚强的意志、自制力、责任感、机智果断、坚忍不拔、团结协作、集体荣誉感等等。总之,“满汉全席”式的通识课程内涵丰富多彩,是高职学生在短暂学习期间的综合盛宴。在述说、分析这些多元素质内涵的过程中,老师们展现了多样化的表达风格,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或温故而知新,或另辟蹊径、柳暗花明又一村,或细察剖析,或宏论辩析;并且营造了变化多端的过程气氛,或娓娓道来,或慷慨激昂,或抑扬顿挫,或不拘言笑,或内敛深沉,或清新淡雅等。总之,丰富的课程、丰富的素质、丰富的风格、丰富的气氛激荡、洗礼着老师们的高职教育教学理念,升华着他们教书育人的境界。

其三,目标的聚焦性。老师们高度认识到高职学生是一个广大的社会青年群体,关系着经济社会、国家、民族的兴衰发展,因此,他们的说课虽然路径各异,但都有的放矢,透着一个共性目标:塑造“鲜活的生命”,唤醒“主观能动性”。老师们分析了高职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相信在正确的理念、方法的改革探索中,通识课在学生学习、生活以及就业中的积极作用会更好地得到发挥。

在“党员争做先锋·教师争做能手”的专题教研活动中,基础部总支在公共课与专业课结合的思想与精神、内容与原则、方法与艺术等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教探成果,增强了公共课教学改革的生命力和实效性,有利于推进公共课与专业课结合的“双优”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相信经过我们不懈的努力,“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愿景会如期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