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贵阳电大与北京朝阳社区学院签署“6+4”合作办学协议以来,双方校领导高度重视,积极开展合作,就派遣干部教师挂职学习一事多次进行沟通协商,根据《贵州省广播电视大学贵阳市分校与北京市朝阳区职工大学(朝阳社区学院)合作办学实施方案》,2015年4月13日——2015年4月17日,贵阳电大派遣了4名干部教师(陈睿、李才伟、李静安、张洁)赴北京朝阳社区学院挂职一周,跟岗学习社区教育有关工作。

此次赴京学习的4名干部教师按照分工、合作原则,主要对北京朝阳区社区教育的管理体系、课程体系、数字化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对接。在合作办学交流会上,北京朝阳社区学院马金东书记介绍了学院的历史沿革,社区教育处孙主任系统的讲解了朝阳区社区教育工作的开展思路及发展现状,并分别安排了4名跟岗教师的跟岗对象和学习任务。
在具体对接交流中,大家受益匪浅,学习到了许多先进的社区教育理念。比如北京朝阳社区学院的“323”工作理念就让大家眼前为之一亮,其中,“3”是指抓好3支队伍的建设:即社区教育管理者队伍、社区教育师资队伍、社区教育骨干志愿者队伍。以服务为主体,以骨干为抓手,以课程体系为核心,不断将“种子工程”辐射到朝阳区43个街乡的500的社区当中。“2”是指两大资源库建设:即师资库资源建设、课程资源建设。面授课程主要针对老年人、未成年人、家庭主妇、流动人口四大人群进行送课下基层;同时开通了北京市市民学习平台,将各类资源根据《朝阳区社区教育课程指导大纲》进行分类,供北京市市民免费在线学习。另一个“3”是指打造3大品牌:即老年人口项目品牌、流动人口项目品牌、家庭教育项目品牌。这些项目多在街乡开展,由专业老师免费进行授课指导,受到了广大社区居民的欢迎。同时,北京朝阳社区学院紧抓社区教育理论研究不松手,成立社区工作研究室,结合朝阳区社区居民各自的特点,进行实践性调研分析,拟定课题,在专家的指导下编纂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社区教育教学教材,如:针对家庭妇女的《做智慧主妇》、《做魅力主妇》、《做幸福主妇》系列丛书;针对外国友人的《living in Beijing》系列丛书;针对婴幼儿和未成年人的《儿童家长手册》丛书;针对老年人口的《退休准备》系列丛书等等,兼具了科学性、适用性,并且免费发放给社区居民,确确实实办好了人民满意的教育,打造民心工程。
为进一步深入基层了解朝阳区社区教育工作的具体开展情况,4名跟岗教师们随社区教育处李辉博士和温永春主任带队,分别实地走访了北京朝阳区东嶽庙和北京师范附小,对中国传统文化提升社区居民素质及朝阳区中小学家庭教育情况进行了调研。
为期一周的挂职跟岗学习过程中,北京朝阳社区学院的领导们、社区教育的同仁们毫无保留的向贵阳电大传授了社区教育工作宝典,为贵阳市现代社区教育工作的开展解答了疑惑、指明了方向,学习虽然结束了,但贵阳电大与北京朝阳社区学院的手拉手合作才正式开篇,接下来,双方将进一步落实合作办学协议中的各项内容,其中家庭教育《伴随成长》项目9月落地,为9月份基地校挂牌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