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闻

当前位置: 学校首页 > 学校新闻 >正文

深情驻村润沃土 恪尽职守暖民心——记我校驻村干部先进事迹

发布时间:2014-07-19 浏览次数:

按照省委组织部《关于抽调人员组建驻村工作小组及党建扶贫工作队的通知》(黔组通[2013]4号)文件精神,2月27日,我校冯明星、古锦波、郭建强三位同志会同省直单位“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数千名驻村干部从省委礼堂统一出发,满怀激情地奔赴从江县往洞镇秧里村、信地村、朝利村开展驻村工作。驻村工作期间,三位同志在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学校组织部指导和帮助下,积极协助当地“两委”班子,紧紧围绕驻村工作,在深入走访、反复调研的基础上,认真理清工作思路,切实找准帮扶重点,整体工作取得了突出实效。   

一、调查摸底、立足村情,认真理清发展思路

冯明星、古锦波、郭建强三位同志驻村伊始,就在学校党委、行政的指导下,把调查摸底、掌握村情放在投入驻村工作的首要位置。在秧里村、信地村、朝利村“两委”干部的带领下,三位同志很快便进入角色,迅速掌握了三个村的基本情况:秧里村,有4个村民小组,1个自然寨,共有168户727人。全村基础设施欠缺,主干道泥泞,无厕所,对外交通不便,经济来源以种植养殖为主,大部分年轻劳动力已外出务工,村民精神文化思想淡薄,文化素质不高(最高文化程度为初中),严重影响本村的经济文化发展;信地村,全村有4个自然寨,8个村民小组,348户人家,1441人,农低保名额有100多,当地老百姓对政府惠农政策不太了解,有顾虑和怀疑,养老保险参保率不高,部分村民把变寄托在“买码”这一民间普遍赌博现象中,“等靠要”思想严重,希望一夜致富,受教育程度不高,由于贫困,一些农户孩子考取大学后却无法承担高额学费,不得不辍学从农;朝利村,1个自然寨,5个村民小组,281户,1185人,拥有大量的林木资源,村中所产蔬菜猕猴桃等农产品也广受欢迎。但整个朝利村就靠一条破烂不堪的泥泞乡村路与外界相连,导致了村内的农产品较难运送出去,间接的降低了村民的收入。村内与周围的村寨存在较多的山林纠纷,长期需要上级领导部门介入调解。在此基础上,三位同志深入农户家里和田间地头,深入开展调研,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在听取群众对发展本村经济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有选择性地访问了本村个体老板、种养能手、老党员、困难户等不同层次的村民代表,真实地了解到农民的现状和实情,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积极帮助驻点村理清发展思路。

二、恪守纪律,强化服务,自觉维护驻村干部形象。

入村工作以来,冯明星、古锦波、郭建强三位同志坚持住在村里,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挨家挨户、一户不漏地串门,把工作做到户、做到人,掌握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与老百姓真诚交朋友,深入农户家中调查,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强化服务意识,帮助所驻村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严格遵守驻村工作制度,吃住在村,不扰民,不吃请,不给村委和群众增加负担,严明纪律,踏实工作,没有发生一起违纪现象,树立了我校“驻村”干部的良好形象。

三、深情驻村,默默实干,力求多做实事好事

冯明星、古锦波、郭建强三位驻村干部在学校党委的关怀和帮助指导下,结合所驻村工作实际,认真找准驻村工作的突破口,把驻村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作为信息技术专业出身的冯明星,本能认识到乡村的发展,除了靠驻村工作小组的帮助,更多的需要社会关注和帮扶,为此他多方奔走,积极争取社会关注和帮扶:联系到萧山慈善人士冯根法先生捐助该村18万元;浙江广达集团温女士捐助会议桌椅三套和现金1.5万元;贵州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系捐助该村台式电脑一台;浙江爱心组织盛女士等捐助该村小学生书包21个,文具盒22个、铅笔刀21件、作业本300本、学生用尺21套、铅笔150只;联系从江县神瑶保健厅捐助2000元;从江县往洞村托苗木材厂捐助1000元;浙江萧山二职捐助该村小学生新衣物20余套;

古锦波同志,在下村入户走访群众开展新农保参保金的收缴、控辍保学、计生、安全生产及其他农村工作的同时,积极向百姓宣传国家政策,想方设法帮助群众解决热点难点问题,通过努力争取到2000株核桃树苗及600只鹅苗发放到村民手中,落实配套项目资金两万元用于村委会建设。在一次入户走访中,古锦波了解到所驻村五组单亲家庭杨桃英被贵州理工学院制药工程专业录取后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迟迟未到校报到,他马上掏出身上仅有的500元给予支持和鼓励,并向杨桃英介绍了如何获得国家相关助学补助等相关政策。虽然做的都是一些小事,但是获得了基层群众的一致认可。

郭建强同志积极协助镇政府处理山林纠纷引起的大规模械斗事件,同时在走访村民群众的过程中狠抓安全生产,严防山林火灾发生。在此基础上,发动群众种植猕猴桃以及建立有机蔬菜繁育基地,同时积极与政府部门沟通,使得联通朝利的村级油路工程顺利开工,方便了村民的出行以及生产运输。朝利村村属卫生室既村委活动室也在募集到启动资金8万余元(现已到账3.25万元)后开工建设,结束了朝利村作为全镇唯一一个没有村卫生室的村寨的历史,为村民的人生安全提供了更进一步的保障。

此外,我校派出3名驻村干部利用周末等业余时间,充分发挥高校教师智力资源优势,在当地中小学共计承担了36个班,459节课的教学课程,上课学生达1066人次,通过业余支教,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带到了师资薄弱的农村中小学,有力地加快了当地教师成长的步伐,受到当地政府和学校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