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闻

当前位置: 学校首页 > 学校新闻 >正文

机关党总支七支部荣获全省高校“五好”基层党组织称号

发布时间:2013-07-11 浏览次数:

机关党总支第七党支部所在的继续教育学院现有职工9人,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1人,本科以上学历7人,中级或副高以上职称4人。支部是由8名党员组成的学校基层党组织。党员中,女性4人,少数民族2人,研究生及以上学历1人,占全部教职工11.11 %;本科以上学历7人,占全部教职工77.78 %;中级或副高以上职称4人,占全部教职工44.44 %;30岁以下的年轻教职工党员0人。2011年6月以来,机关党总支第七党支部(以下简称“七支部”)按照校党委、机关党总支关于深入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以下简称“创先争优”)活动的部署,在工作的方式方法上,把握“三个一”,即把握“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广大学生,加强支部组织”这样一条主线;把握“创建先进党支部,争做育人标兵,推进内涵建设,建设和谐校园”这样一个主题;把握“必须解决问题、必须促进工作”这样一个原则,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校园和谐、服务广大学生、加强基层组织”中建功立业。七支部在校党委、机关党总支的正确领导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着力加强班子自身建设,努力提高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在今年“七•一”之际,机关党总支第七党支部被授予全省高校“五好”基层党组织光荣称号,受到表彰。

一、抓党员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

党支部把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为重点,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1、进一步促进党员认真学习政治理论。抓好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主要内容的理论武装工作。结合党员思想实际,突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党员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拓宽发展眼界,增强发展意识,全面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组织党员认真学习贯彻党章。把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与研究新的形势下基层党组织的定位、职能、工作方法,增强党建工作的实效性;围绕提高服从服务大局的能力、服务学生的能力、沟通协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对基层党建工作融入学校的中心工作、服务工作的研究。

3、积极推进基层党的组织建设。进一步健全组织,使支部成为战斗力强、党员信赖、发挥作用好、活力和凝聚力强的坚强堡垒。按照党章的要求,做好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增强党员的党性。严格党的组织生活,提高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参加组织生活的自觉性,把党章对党员的要求作为组织生活的重要内容,改进组织生活方式,增强组织生活的吸引力,提高党组织生活。

4、重视党员教育,创造性地开展党建工作。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是支部工作的首要任务。支部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按照学校党委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坚持每月组织全体党员进行一次集体学习,通过集体学习,让党员及时了解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学校党委的各项工作部署。

二、抓支部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党员干部职工拒腐防变能力

1、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从大局出发,从岗位实际出发,改革创新、务求实效,切实推进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支部党员在实际工作中建功立业。

2、加强学习,提高政治素养

按照学校党委的要求,结合支部实际,开展以思路道德建设为核心,以党风廉政建设为重点,着力提高党员干部职工的政治素养。为提高教育效果,在实施教育时不拘一格,力求教育活泼生动。并结合革命传统教育和用一些典型案例进行学习、讨论。

三、加强监督,发挥模范作用

强化监督和管理,建立完善的教育机制。狠抓支部党员干部职工的管理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强化内部的相互监督作用,主动做到廉洁承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坚持全心全意为教学第一线服务的宗旨。

四、开拓创新,努力进取,做好每项工作

(一)以人为本,切实为学生服务

1、为学生搭建自学考试助学平台。七支部隶属于继续教育学院,作为继续教育学主要工作的自学考试,学生均为在职在岗的成人,工学矛盾突出,传统面授助学形式难以满足学员学习要求。为解决这一矛盾,为此,继教院利用网络平台,于2011年开通了“贵州广播电视大学自考助学平台”,为自考学生提供网上学习支持服务,实现了全方位为考生服务的理念。与此同时,不断更新、完善、丰富自考网络学习平台内容及管理工作,已完成上挂平台课程79门、教学辅导资源近千条,较好地缓解了学生的工学矛盾。

2、建立了“专本衔接”办学模式。为满足贵州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生提高学历层次的愿望,在职院推出“专本衔接”直通车方式,举办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与职院专科衔接助学班。

3、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持服务。学院利用网页及时将报名报考、上课安排、实践考核、考前考风考纪教育会、考点考场安排通知、免考和毕业证手续办理等通知挂网,同时,实时为学生短信群发各类助学通知。

由于近年来我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助学工作在组织和管理方面,在服务和创新方面业绩比较突出,我院于2012年还荣获贵州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先进集体,学院李建明同志还荣获优秀个人。

(二)打造一流干部在线学习学院

2008年12月23日,贵州省干部在线学习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挂牌成立。学院自成立以来,在贵州省委组织部的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贯彻落实《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和2012年国发2号文件为主线,紧紧围绕新时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大局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努力创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法,整合培训资源,提高培训质量,全面落实“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战略任务,全省干部在线培训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截止2012年底,干部在线学习平台总注册在线学习人数已达23537人。平台上现有课件884门,1043学时,内容涵盖了“党的理论及党风党建”、“经济建设”和“保健养生”等26个大类。近年来,为扩大贵州省干部在线学习学院的影响力,鼓励和调动广大干部参与在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院在全省开展了“我的在线学习”有奖征文活动。同时学院参与了中组部全国干部在线学习网络平台相关制度规范的研究起草工作,并按照中组部要求,完成了《整合资源优势,突出“五个加强”,扎实推进干部在线培训》经验汇报材料的撰写。此外,为更好地提高在线学习平台的综合性能,优化平台的软件学习环境,学院对平台进行了升级,升级之后的新平台在网站页面上更加美观,操作上更加便捷、功能上更加完善。

(三)重启“一村一”项目,提升农村人口素质

在学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下,继教院积极向省引导办、省财政厅和省委组织部等部门寻求政策支持,经多方努力,最终得到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和省人社厅的大力支持,确定了以省级财政全额补贴学费的方式,于2012年重启新一轮“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当年全年招生2005名学员,超额完成年初计划的885名(2012年初计划招生1120),超额率达44.41%。为贵州省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促进乡土人才开发,提升我省人口素质尽了一点绵薄之力。

(四)利用现有资源,服务社会

1、开展司法系统在教服刑人员职业技能培训。根据司法部“首要标准”和“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监狱工作方针,切实提高罪犯刑满释放后的社会就业谋生能力,努力降低刑满释放人员重新犯罪率,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结合我省司法系统监狱劳教工作相关安排,继教院通过竞标,获得了2012年度贵州省服刑在教人员职业技能培训资格,2012年开展的培训项目有计算机维修工、基础电工(房屋装饰装修方向)和中式面点师,共计培训322人。在开展在教服刑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中,贵州广播电视大学作为省属唯一参与培训工作的高校,充分发挥了社会责任感和为社会服务的功能,遵循对特殊人群职业技能教育要以质量、实用、适应、创新为办学的方针,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圆满完成了各项培训工作,取得了很好的培训效果和社会效益。

通过技能培训,我校参与强化劳教教育改造工作,切实提高教育改造质量,最大限度的减少刑满释放人员的违法犯罪率,巩固服刑人员刑满释放前的改造教育成果,进一步使服刑人员能够树立起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并根据各自的爱好、兴趣、选择学习技能,以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从而掌握一技之长,在回归社会后,顺利适应环境,增强就业竞争力,实现稳定就业,自食其力,自主创业,并运用合法的方式和正确的途径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新的生活,由社会秩序的破坏者变成创造社会财富的建设者,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开展各类行业资格考试及认证工作。学院进一步拓展非学历教育培训,积极加强同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合作,开展了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选调生、公开招考人民警察、一、二级工程建造师以及建筑等行业相关资格考试。截至目前,学院共组织专场考试12次,考试人数达31510人。此外,学院还积极开展中央电大继续教育学院推出的NTC职业技术资格认证培训工作,大力推进我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促进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有效衔接,与学校职院各系部密切沟通,强化合作,现已办理职院在校生及其他高校学生“网络与信息技术”中、高级资格证书328人。

近年来,七支部把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与行政工作的各项业务有机地统一起来,从思想、组织、队伍、作风等方面,加强组织建设,以党的建设带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