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值此中国共产党第101个生日到来之际,贵州开放大学(贵州职业技术学院)召开“我用初心庆七一喜迎党的二十大”初心分享会。来自学校不同工作岗位的22位同志分享了自己的初心历程,他们家庭情况不同、工作经历不同、专业领域不同,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但他们又同时具备一个特质,那就是作为一名党员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不变初心,可谓“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他们在教书育人岗位上谆谆教诲、念兹在兹,可谓“春风化雨润人心,一枝一叶总关情”,他们走在特色教育强省的路上,用爱心滋养初心,用奉献践行使命。让我们聆听初心故事,感悟使命担当。

我是谁,是个什么样的人,也许你从来没有想过。起初,我不知道我是谁,我只知道当接到学生生病的消息时,我是最快跑到学生身边的那个人。记得刚接手辅导员工作的第二周,晚上十一点多接到房东电话,说我的房间漏水淹了隔壁屋子,正欲起身时又接到电话说我的学生因训练过度昏迷,事出紧急,我选择先请房东关掉水闸,后迅速赶往学生身边,将学生带往医院治疗,通宵陪护,早上安全带学生回学校后,才拖着疲惫身躯去处理泡了一夜的“水帘洞”。那一晚,病床能真切的听到我的心跳;那一晚,输液瓶记住了我的神情;那一晚,医院陌生人见证了我这个内向人的成长;那一晚,医院急诊大楼记住了我急促的脚步声。这种事情还有很多,在此之前,我连医院的门诊大楼都要找上半天,渐渐的,医院却成了我除学校外最熟悉的办公大厅。我不知道我是谁,我只知道在疫情防控严峻时期,我是坚守在学生身边的那个人。最初,学生打疫苗有顾虑,那我就带头去打;学生不方便出校门,那我也谨守言行;学生希望晚会上看见我,那我就苦练技能;贵阳发生疫情时,我也十分害怕,但当学生健康码变黄手足无措来找我时,我必须收起恐惧、隐藏好打字时颤抖的手,装成大人模样,努力平复学生不安的神情。我不知道我是谁,我只知道我是具有“受虐”体质的那个人。常常吐槽每天要接好多电话,要回答学生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然而一旦电话少了,又感觉心里有点空;想要放松时,想着没有电话打扰就好了,然而一会没看见手机就心焦,万一学生找不到我怎么办,万一学生有重要的事怎么办,于是翻箱倒柜找手机,找到了觉得世界有了光明。虽然经常会戏称学生抓紧离校耳边好清静,但真到了离别班会的时候,愁绪又会不自觉的往上涌。不知从何时起,生活习惯从独来独往变成了渴望看见学生的身影;不知从何时起,聊天话题从吃吃喝喝变成了三句话不离学生。现在,我知道了。我是学生眼中那个“万能”的辅导员。网上有人戏称:“辅导员是110,随时担心学生发生意外事件;辅导员是120,学生只要生病我们比谁都担心;又说辅导员是160,凡事包打听,只要是问题都要解决;辅导员是12580,一按我帮您。”这一切都印证了,我们的工作很琐碎。琐碎到午饭请同事带回,琐碎到有时忘记下班,琐碎到每天口中最多的话题是学生,琐碎到睡梦中被学生钉钉传两码的情况惊醒,琐碎到家人想联系我们却总是怕打扰到我们,只能定期在手机的另一端傻傻的等。我是党员,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立德树人是我们的初心,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我们的使命。我们所做的一切的一切,最终是为了帮助学生不断成长,未来能有一个锦绣前程。站在这里,我谨代表辅导员表露我们的心声,我们无愧我们的事业,无愧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我们为我们是辅导员而感到骄傲,为我们是贵州职业技术学院的辅导员而感到无上光荣!
供稿:航空学院党总支教师代表 张国彪
供图:学生记者团 吴加辉
一审:党委组织部 张仁俊
二审:党委宣传部 王 瑜
三审:党委宣传部 黄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