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值此中国共产党第101个生日到来之际,贵州开放大学(贵州职业技术学院)召开“我用初心庆七一喜迎党的二十大”初心分享会。来自学校不同工作岗位的22位同志分享了自己的初心历程,他们家庭情况不同、工作经历不同、专业领域不同,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但他们又同时具备一个特质,那就是作为一名党员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不变初心,可谓“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他们在教书育人岗位上谆谆教诲、念兹在兹,可谓“春风化雨润人心,一枝一叶总关情”,他们走在特色教育强省的路上,用爱心滋养初心,用奉献践行使命。让我们聆听初心故事,感悟使命担当。

信息工程学院党总支教师代表 吕虹
我是吕虹,一名在教育第一线10年的青年教师,10年前怀揣着对教育的美好憧憬和梦想,走上了讲台,一站就是10年。我跟台下的大多数老师一样,都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一线教师,我们的初心一直都是“爱教育、爱学生。”
记得我的第一堂课,上课之前做了充分的教学准备,在家进行了无数遍的排练,感觉自己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心理准备,但是上课前一晚还是整晚的睡不着觉。刚刚从一名学生忽然就转变成为讲台上的老师,我忐忑,想着学生如果觉得我年龄小,是新老师,不听我的怎么办?我不安,想着学生如果问我问题我回答不出来怎么办?我紧张,想着我要在那么多人的面前讲课,而且一讲就是一个半小时,如果我声音颤抖被学生听出来了怎么办?带着种种的不安,完成了我的第一堂课。整堂课下来,手心里全是汗,紧张程度难以用语言来描述。后面我只要有时间就去听其他老师的课,学习他们的讲课方式,他们的台风,他们处理问题的方法,回来进行模仿、总结、创新,课前进行充分的准备,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进步非常迅速。直至现在,有10年教龄的我,仍然对教学工作充满了激情和新鲜感,站在讲台上的每一个45分钟,都是课后无数个小时精心的准备的展现。
2020年3月,我得知自己要代表学校参加贵州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理科组的比赛,从接到比赛通知到正式参加比赛只有100多天,从对比赛的迷茫,到一字一句的研读文件;从不知如何准备材料,到一章一节的选取知识点;从校赛到省赛,为了打磨比赛内容,我经历了100多个日夜的奋战,白天上课,晚上打磨比赛材料到凌晨,学习新技术、苦练基本功。因为我知道每个人的时间是公平的,活一天就是24小时,但最大的区别是如何过这24小时。不是每一次努力都会有收获,但是每一次收获都必须努力。
还记得比赛要求选取一门课的20个知识点,其中有几个知识点是课程中非常难的知识点,但是又是这门课的重点,我每天都在思考,怎样能把这些比较难的知识点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出来,让不是这一学科的专家一听就懂呢?通过在网上观看很多个国家级精品课的视频,查找各种资料,找到其中的亮点、应用点和思政元素,结合自己的风格,把他们融入进去,最终形成了自己的作品。比赛前两周,我每天站在镜子前至少400分钟,每天都对着镜子把20个作品演练一遍,卡时间、找不足、练熟练度,再把材料进行修改完善,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我获得了该赛项的第一名。我并没有什么突出的事迹,跟很多老师一样,只是想尽全力用自己所学知识做好本职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初心,发光发热,努力成为一名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
供稿:信息工程学院 吕虹
供图:学生记者团 吴加辉
编辑:学生记者团 叶登文
一审:党委组织部 张仁俊
二审:党委宣传部 刘环宇
三审:党委宣传部 黄丽娟